隔音艙知識
【香港隔音艙】移動隔音房,冷氣通風問題,解決方法全紀錄
移動隔音房
隔音艙是新興的隔音產品,利用了傳統房中房 (box in box) 的隔音原理,有效地提供人們一個安靜的環境來工作和休息。
如下紀錄了我們如何解決現有的各種問題,並引入香港住宅中。
(下圖是旺角店的陳列室)
隔音艙運輸上樓問題
為了引入這種產品,首先我們要解決的就是運輸上樓的問題。
市面上的移動隔音房,本身不是為香港樓宇設計,他的高度已經不能放在8尺樓底高的住宅中。
而且,香港的電梯十分細,貨是進不到電梯的。於是,我們需要重新設計,把這個產品模組化,另外造模,令到每件配件都可以成功進入香港的電梯中。
(圖中2023年,為北角住宅客戶收貨的相片)
隔音房的通風問題
好了,解決了運輸上的問題,接下來就是最難搞的技術問題。市面上的隔音艙存在三種問題:
1. 使用小型風扇,房中二氧化碳含量嚴重超標:
這是大部份隔音房工廠會使用的方法。
其實這種風扇就是平時我們電腦用來散熱的同一種。
大家都可以想像到了,連電腦主機的箱只有不到半平方呎,
也散不到太多熱力,不用說這麼大型的隔音 Box了。
(下圖是使用小型風扇的情況下,坐了5分鐘,二氧化碳含量已到1500ppm)
註:1000ppm為國際標準,我坐了5分鐘已難以呼吸,停止測試
2. 使用大型抽風機,進風口大,隔音少於20 dB;
有些隔音艙直接加裝了大抽氣扇。這個不用數據,用常理都可以想到,在隔音房中開一個比藍球還大的洞,就已經失去了隔音的意義了。
3. 使用強力風機,風噪和馬達聲非常吵耳。
有些工廠使用馬力大的抽風機,開一個小洞口做通風。
雖然解決了鮮風和隔音的問題,但又產生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非常嘈的馬達聲音,噪音高達60多分貝,仿如置身於工廠中一樣。
(下圖為拜訪上海 Tesla 超級工廠的隔音零件測試室)
流動隔音房的核心問題
我們走訪了國內幾乎所有製造這個產品的工廠,沒有一間工廠能同時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核心問題就在於通風了。能通風,又不隔音,如果風機太大,風噪又十分吵耳。
核心問題是,我們要造一個能隔音,夠鮮風,又靜音的通風系統出來。
隔音解決過程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從各個角度進行了研究。
幸好店長家中兩代人,都是為發展商打工的工程師,就只有店長出來搞音樂。
二哥是新世界發展的通風顧問,提供了寶貴的建議。
後來因為工程朋友的引薦,去了上海Tesla的超級工廠參考他們的零件測試隔音房,並向他們學習他們的製造工藝和使用材料。
在這些建議的幫助下,我們進行了大量的測試和實驗,以確定最佳的隔音艙設計和通風系統。
現場實測
經過18個月的研究,40多次的測試,我們終於可以做到,二氧化碳含量少於1000ppm,風噪少於30 dB,而且隔音超過30 dB。
系統是如何設計,就不多說了,直接看結果:
(下圖是8小時測試,二氧化碳含量只有 612-779 ppm)
這種創新的通風系統,它不僅能夠保持室內空氣新鮮,而且可以避免房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過高。
隔音材料和隔音結構,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外界噪音的干擾。而且機器的噪音和震動都過標準。
(下圖為旺角店陳列,於隔音房中拍攝)
隔音艙的法例標準
是否一定要做到700ppm? 其實不一定的,2000ppm以下即使腦部缺氧,都不會有即時生命危險,法例也沒有對於這種新興產品有明文的規管。
但是,一件產品要安全有效,我們才能賣出去,也是我們的原則。
【樓上噪音】最終及唯一解決方法【2023 香港住宅篇】
住宅樓上噪音是一種結構噪音,這種噪音是由於共鳴效應所造成的。
當音頻在物體中傳播時,物體會引起共震,造成噪音。
在住宅樓上,這種共震是由於上層的噪音通過建築物的結構而傳到下層房間的現象。
然而,加裝隔音天花並不能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
因為結構噪音是由整個建築物的結構引起的,而不是單單由天花造成的。
因此,加裝隔音天花只能減少極少量的噪音,但不能完全消除噪音。
唯一有效的解決方法是「房中房」的方法。
這種方法是指將建築物的結構分離,以防止噪音通過結構震動而傳播。
房中房可透過兩種方法實現:
1. 隔音房中房裝修
這種方法非常昂貴及耗時,常用於演奏廳,戲院。
2. 模組化房中房
數以百萬計的裝修,用數萬元即可解決,按下圖連結參考: